您当前的位置: 牛津答题 > 题库分类 >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简单版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简单版
发布时间:2024-05-09 13:07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生活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断然离不了互联网。但网络传播的缺点又十分明显:其一是快,快到我们还没有看清某事某物,其已如风般逝去;其二是多,多到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遍览其内容的十分之一。这种“快”和“多”,既带来了阅读上的便利,也带来了审视、辨识上的巨大困难。如果说,前网络时代,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修炼、教养和经验,形成较为定型的价值观和较为固定的认知框架,那么今天,固守某种认知框架显然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网络上经常是相反的信息和观点纷至沓来,不断冲击着人们既有的认知。因此,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今天成长起来的人更需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更需要读书。

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行为,应该从娃娃抓起。但现实的情况是: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电脑等声光电混合的大餐中长大的一代人,正在远离书本;而热衷于各种现实的名利、权力之争的人更是对此视而不见。因此,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任务正在被忽视,那就是要在信息时代的汪洋大海中加厚文化土层,涵养人心,引领时代风气。当然,这项庞大的工程不是单靠政府力量就能简单完成的。媒体、教育机构乃至全社会都需共同努力。而事实上,这种努力已经在悄然进行中了。

在文化层面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工作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识之士们认为,网络上的流行语是一种快餐文化,它们如过眼烟云一样转瞬即逝。只有经过精挑细选的那些著作才是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的。

我们需要珍爱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因为它是我们民族身份的标志,是我们个体生命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信息时代阅读大师作品和经典著作,应该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满足这一需要的主渠道只能是阅读纸质文本。当然我们也清楚,只有全社会重视了阅读纸质经典这一基础性工作,才有望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传统经典与网络文化可以并行不悖。当年朱熹编纂四书章句集注,以示对儒家文化传统的重视,同时也没有拒绝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资源。今天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网络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此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和价值体系。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就有了价值。因为它们在无形中已为人们加厚了文化土层。

众所周知,“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主要来自网络上的流行作品和热点文摘等。这些作品以其轻松的属性和时尚化的方式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只要我们的传统经典作家能写出与网民心心相印的作品来,“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自然会逐渐让位给“深阅读”。实际上,“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民主化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增进读者的理性思考能力、培养阅读的情趣和素养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并非毫无价值——只是我们不能因其优点而否认其缺陷。

处在信息时代的核心部位的传媒界更需保持清醒的头脑:传播电子文化的目的只是为更方便地传播纸质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例如2012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汉语桥”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央三套播出的文化正午栏目也成了品牌节目;从2013年开始,央视与中华遗产杂志社联合举办“中国记忆”项目,为留住文化记忆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媒体人对于此等传承文化的善举应该多加鼓励并身体力行。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公众不一定都听一种声音;但我们的媒体有责任将健康的、正面的精神食粮传播给大众,从而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这是社会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媒体人的眼光一定要超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高墙与窄巷;媒体人的责任就是引导人们向往真善美;媒体人自身也需要高洁自重、坚守道德良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媒体人的目光还应不断超越时空限制,将人类各种文明成果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代——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但至少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是我们时代每一个媒体人的神圣使命和庄严职责。

如果我们能够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加厚文化土层、涵养人心、引领时代风气,我们就能更好地将有形的物质文明与无形的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国家。(选自人民日报,1. 阅读本文,你认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应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社会重视阅读纸质经典这一基础性工作,养成读书的习惯;二是媒体人要有高洁自重、坚守道德良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精神品质,引导人们向往真善美;三是文化传承不应单靠政府力量,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5段的作用。

答:第5段的作用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内容上,这一段阐述了“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能写出与网民心心相印的作品来,就能逐渐让位给“深阅读”,并可增进读者的理性思考能力、培养阅读的情趣和素养。在结构上,这一段承接上文,阐述网络文化的优点,同时也开启下文,提出了媒体有责任将健康的、正面的精神食粮传播给大众,从而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

3. 文章第6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文章第6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湖南卫视推出的“汉语桥”节目、中央三套播出的文化正午栏目、央视与中华遗产杂志社联合举办“中国记忆”项目等具体实例,证明了处在信息时代的核心部位的传媒界更需保持清醒的头脑,传播电子文化的目的只是为更方便地传播纸质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这种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在信息时代如何“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答:在信息时代,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首先需要个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个人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媒体人要有高洁自重、坚守道德良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精神品质,引导人们向往真善美。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不仅仅依赖政府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另外还需要网络作家和编辑者为写出能引起网民共鸣的优秀作品而努力。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